1996年,适逢国家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那段特殊时期,华信逢时而生。在当时堪称荒芜的软件产业开拓出一片天地,为当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中国软件产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群怀揣梦想的华信人在大连星海湾畔一间堪称简陋的写字间开启了创业之路。华信董事长刘军多次对华信的新老员工说:“多年前,华信的创业者们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奋斗时期走出了原有体制,身处改革开放机遇中的我们,熟悉IT的我们,更早认识到IT价值和未来的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希望为我们的社会、为IT产业做出一番实实在在的贡献。”这份在华信新老员工中不断传承的初心成为了他们一路前行的动力,促使华信深耕软件产业二十五年不动摇。今天,华信已经成为中国软件出口领军企业和国内数字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核心提供商,面向全球客户提供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员工人数超万人,在北京、济南、沈阳、昆山、深圳、苏州、南京、宁波、西安、香港,以及日本东京、冲绳、京都多地设有分支机构。
定位,海内外同步
可以说华信描绘了大连第一代软件企业的发展轨迹。华信成立之初适逢全球信息化需求迅猛增长和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良机,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当时国内以计算机技术为先导的IT应用逐步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信聚焦于软件领域开始探索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步发展之路。
在国际市场上,华信1998年便成立了国内首家对日客户专属开发中心,在当时从制造起步,以人力资源优势抓住了离岸服务外包市场的机遇。在国内市场,借助医疗保险、电信的行业信息化浪潮,迅速拓展行业信息化市场。“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使得华信在当时快速站稳了脚跟。今天华信的业务已覆盖中国、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国际业务占比61%,国内业务占比35%,特定大客户业务占比2%,其他业务占比2%的业务格局。在日本市场,华信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对日软件系统和IT服务提供商,日本信息服务业排名前30位的公司中,有一半是华信长期合作伙伴,同大和总研集团、NEC 集团、日立集团、NTT DATA 集团等世界知名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中国国内市场,华信与诸多公共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创新,一直在路上
二十五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90年代的计算机网络化、定时通讯到现今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企业比其他行业的企业更能够认识到技术的快速变革,企业需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不被发展的潮流淹没。近年来,华信一直在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多方面积极探索。在日本市场,华信是最先探索近岸交付与服务模式的中国软件企业,以冲绳近岸据点为核心,面向客户提供以中上游工程为主的近岸开发服务,建立了“在岸+近岸+离岸”全方位服务体制,实现对传统服务外包模式的突破。在“大智物移云”时代,华信不断加快在新技术领域的创新步伐,每年用于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超亿元。投资2亿元自建的T4标准云数据中心,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基本空间租赁到应用租赁,从租赁到具有附加值的运行维护、设计构筑、咨询的整体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都在形成技术积累并转化为成果物。
未来,开拓的好时代
与刚刚成立时的摸爬滚打相比,现在的华信无疑有了更丰厚的积累和长远的前瞻能力。华信业务线的目标很明确,国际市场要又大又强,国内市场要细分领域领先。二十五年来华信已经在日本信息服务市场树立了专业、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不仅成为了客户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在新技术领域华信培育的新技术团队与日本企业合作帮助其数字化转型,甚至共同研发新技术解决方案,共同开拓亚洲市场。在国内市场,华信正进行解决方案的聚焦,在智能制造、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方面的拓展成果显著。在智慧商业方面,与李宁、都市丽人、永辉超市等众多知名零售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智慧交通方面,与交通运输部相关设计研究院及多省交通运输厅等单位合作,结合交通运输部制定的顶层设计规划,参与了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及相关的研发工作;在智能制造领域,华信采取联合研发、成果共享等合作方式,与制造业龙头企业中车集团、华锐重工等展开深度合作。同时,华信在日本京都设立研发型企业,利用日本的技术和研发人才优势,该企业在日本开展生产设备相关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工作,以形成面向制造行业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成立二十五年,由80余人发展到现今万人的华信在市场的变革中学会了抉择时的沉稳判断和困难时的坦然面对,在坚守和磨砺中不断成长,华信正坚持着那份朴实的初心,向着“世界一流的数字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愿景砥砺前行!